金屬鈦是高技術領域的重要原材料,由于它質量輕密度小、機械強度高,以及耐腐蝕等優異性能,在太空、大洋、深地等極端環境具有廣泛甚至不可替代的應用價值。如今,單質鈦金屬在高壓展現出新的突出性能,在已知元素超導體中呈現Tc 26 K以上的超導轉變最高溫度。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靳常青團隊長期開展高壓極端條件新材料制備及功能調控研究,設計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壓、低溫、強場和激光加熱的聯合實驗裝置,可進行超高壓高溫合成和在位物性聯合表征研究。運用以上先進的極端條件技術,他們相繼揭示了系列功能材料在極端條件的新奇構效關聯,包括關聯、拓撲、聚合物等新興功能材料體系 (PNAS 105, 7115(2008);JACS 132, 4876(2010);PNAS 108, 24(2011); JACS 133, 7892(2011);PNAS 110, 17263(2013); Nature Commun. 5, 3731(2014); Adv. Mater. 29, 1700715(2017); Angew. Chem. Int. Ed. 56, 1(2017); NPG Asia Mater. 11, 60(2019))。他們近期運用高壓合成技術,實驗發現了首個4d過渡金屬富氫高溫超導材料Tc 71K的鋯基超導體(Sci. Bull. 67, 907 (2022)),實驗發現了首個5d過渡金屬富氫高溫超導材料Tc 83K的鉿基超導體(Mater Today Phys 27, 100826(2022));他們獨立發現了210K以上的鈣基富氫高溫超導體(Nature Commun. 13, 2863 (2022)),成為繼硫氫、稀土氫化物又1個Tc超過200K的2元高溫超導材料,進一步拓展了高溫超導材料的范疇。
圖1 鈦金屬(a)248 GPa壓力具有Tc~26.2 K的元素超導座高超導轉變溫度,(b)導電性隨壓力和隨溫度的演化,(c)在310GPa范圍高壓超導相圖。
圖3 鈦金屬在不同壓力的電子能帶結構計算:(a)Tiω @20 GPa,(b)Tiγ @ 100 GPa和(c)Tiδ @ 180 GPa。紅色和灰色分別代表4s和3d軌道在能帶上投影,點大小代表能帶投影權重。
本工作揭示了通過電聲耦合與電子關聯效應的聯合作用,可以在單元素等組分簡單的材料實現更高的超導轉變溫度,這將使得超導材料的加工和應用變得相對簡單。
以上研究工作發表在Nat. Commun. 13,5411(2022)上,博士研究生張昌玲和何鑫為共同第一作者,望賢成、Changfeng Chen和靳常青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得到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科技部和中科院先導專項項目的資助。